在数字经济发展浪潮中,如何培养既精通技术又恪守职业操守的IT人才,成为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近日,洛阳科技职业学院通过创新的“双院协同”育人模式,成功构建了IT人才“专业+思政”培养体系,为培养担当科技报国使命的新时代IT人才提供了可复制的洛科方案。
01. “两张皮”变“一盘棋” 双院协同凝聚育人合力
长期以来,IT职业素养教育中,专业技能传授与价值观念塑造容易相互脱节。为解决这一痛点,学校依托《IT职业素养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及双院协同育人应用研究》项目,探索出一条“双院协同”的新路径。
项目负责人张平教授介绍,该模式清晰界定了“学院”与“书院”的角色:学院作为专业教学主体,负责夯实学生的技术根基,并梳理出职业道德、团队协作、网络伦理等核心素养模块;书院则作为思政育人载体,利用其社区化、生活化的场景,将价值观塑造融入第二课堂与实践环节。二者同向同行,形成了“专业能力培养”与“价值观念塑造”深度融合的强大合力。
02. 思政元素有机融入 让职业素养课“有血有肉”
为避免思政教育“生硬植入”,项目组联合专业教师、思政导师及行业专家,对课程内容进行了精细化解构,从中精准提炼出“科技报国”“精益求精”“数据安全”“社会责任”等八大类思政核心元素。
在实践中,“网络安全规范”教学不再停留于技术条款,而是融入了“国家网络安全观”教育,通过剖析真实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身为从业者的法律责任与时代使命;“团队项目管理”模块则通过讲述IT行业标杆团队的奋斗故事,潜移默化地传递“协作共赢”“敬业奉献”的职业精神。
为了让教学更生动,项目组同步开发了包含30余个行业案例的思政案例库、12节系列微课以及基于企业真实项目的实践手册,确保了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的无缝衔接。
03. 育人效果显著 学生综合素养大幅提升
项目的成效需要科学的验证。项目组选取了2023级大数据技术(实施双院协同)与软件技术(未实施)两个专业进行对比研究。多维度的评估数据显示,参与“双院协同”培养的大数据技术专业学生,在职业认同感、社会责任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评分,平均高出26.8%。这一数据有力证明了该模式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方面的显著效果。
据悉,项目成果已通过专题宣讲会、校际研讨会等形式获得教育界与企业专家的高度认可。专家们认为,此举对构建多元化的IT职业素养培育体系、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望未来,洛阳科技职业学院将持续优化这一育人模式,并计划与更多头部IT企业合作开发“思政+产业”融合教学模块,将成熟的改革经验推广至全校相关专业,致力于打造“课程思政有深度、双院协同有力度、育人质量有高度”的IT人才培养新格局,为数字经济时代输送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